文章来源:党建网 作者:刘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全球治理理念创新发展,积极发掘中华文化中积极的处世之道和治理理念同当今时代的共鸣点。”以“协和万邦”“和衷共济”等理念为代表的“和合文化”蕴含在中华民族的基因之中,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对外交往实践。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国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公报》指出,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外交方面,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要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和合”文化既是其得以构建的重要价值维度,又是其得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坚持“以和为贵”,期盼世界和平
《礼记·礼运》中提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以“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大同社会为全人类的共同追求。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提出“与我友邦益增睦谊,持和平主义,将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且将使世界渐趋于大同”的政治追求。如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得到广泛认同,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愿望。
“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在外交方面,“协和万邦”的理念发展到今天,引申为对世界各国之间通过和平的方式协调彼此之间的分歧与矛盾,以和平的手段解决各国的争端与冲突的倡导。中国坚持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中坚力量。
各国人民都有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的愿望,却也不得不面临局部冲突与动荡的现实。在国际交往中,世界各国的分歧主要源于利益的差别与对立,而经济全球化却使世界各国的利益更加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在此背景下,通过武力解决利益冲突,最终只会“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不同于以往那种通过武力压制或殖民征服、以牺牲他国利益来换取本国利益的做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是凝聚世界各国共识,促使各个国家以一种对话的方式协调冲突、缓解矛盾,以一种协商的方法实现世界各国的利益最大化,寻求世界各国利益最大公约数的智慧方案。
注重“和而不同”,促进相互尊重
“和而不同”的“和合”文化发展到今天,主要强调的是相互尊重与兼容并包的理念。在国际交往中,“和而不同”的理念表现为对他国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的尊重,对其他不同文明与文化的尊重。
“履不必同,期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世界上不存在放之四海皆准的发展模式,社会制度与发展道路的选择属于他国内政,只有该国人民才有权决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应当得到维护,各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实践应当受到尊重。”这是“和而不同”理念在外交领域的深刻体现。
当今世界有2500多个民族,每个民族都在自己民族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这些文化各具特色,多姿多彩。不同文化虽有差异,但并无优劣之分、贵贱之别。文明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不同文明之间相处更需要秉持“和而不同”的精神。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相互尊重与兼容并包是“和而不同”的核心理念与关键所在。在新时代的国家交往中,尊重差异、兼容并包的做法正当其时。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包容性的共同体,其构建的目的在于世界各国放下“不同”以实现“共同”,它超越了种族、文化、国家和意识形态的界限,发扬了尊重差异、包容不同的精神。
倡导“和衷共济”,谋求合作共赢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世界各国都应成为全球发展的参与者、贡献者、受益者。坚持合作共赢是我国在对外交往的实践中积累的有益经验。坚持合作精神,就是要与世界各国继续加强团结,顾及彼此关切。坚持共赢精神,就是在追求本国利益的同时兼顾别国利益,做到惠本国、利天下。
合作共赢是普遍适用的原则,要把合作共赢的理念体现到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对外合作的方方面面。在政治领域,要坚持多边主义,深化外交布局,打造全球伙伴关系。在经济领域,要坚持互利合作,促进共同发展;要继续坚持和完善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努力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在安全方面,要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要努力实现世界各国普遍安全。在文化方面,要促进文明之间的兼收并蓄,实现文明之间的对话与交流;要促进文明之间的互学互鉴,推动人类文明的创造性发展。
当今世界,世界各国处在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中,各国的命运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全球性挑战需要各国通力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世界各国通过合作实现共赢的期待。中国不仅致力于与老挝、巴西等构建双边命运共同体,还努力打造中非、中阿等多边命运共同体,努力与各国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创造人类美好未来。
(作者系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原网站编辑:孙 梦雨